给城市装上抗灾 “防护盾”
就说应对暴雨吧,以前城市排水管道设计得太细,雨下大了根本排不及。现在环境规划就要求把排水管加粗,还得建雨水调蓄池。像有些城市在公园地下挖个大池子,下雨时先把雨水存起来,等雨停了再慢慢排,这样路面就不容易积水了。还有些地方把河道拓宽挖深,让洪水能顺畅流走,不像以前那样一涨水就淹了两岸的房子。
应对高温也是环境规划要管的事。城市里高楼太多、绿地太少,就容易出现热岛效应,比郊区热好几度。规划就得要求多建公园、多留空地种树,树多了能遮阳降温,还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发热量。有些城市在马路边种上高大的行道树,夏天走在树荫下就凉快多了,这就是规划在帮咱们对抗高温。
对于沿海城市来说,防范台风和海水倒灌是大事。环境规划会要求在海边建防护林,一排排的树能减弱台风风力。还会修海堤,把海水挡在外面,不让它冲进城里淹了街道和房子。像有些地方在海岸线种上红树林,既能防台风,又能保护海岸,比单纯建水泥堤坝更环保。
环境规划考虑这些灾害因素,不是瞎折腾,是真的能减少损失、保护咱们的安全。把这些防护盾装好,城市才能在各种极端天气面前扛得住,咱们住着也更踏实。